將敏捷開發套用在生活上!如何利用新月新希望來實現自我成長

Even Chang
7 min readJan 2, 2022

前言

又到了一年的開端,想必有許多人會對自己在新的一年有新的期許,我自己也不例外。

在去年 2021 年的開頭,我希望可以有一套輕量且容易迭代的模式,來幫助自己成長,因此自己嘗試了「新月新希望」的方法,至今我已經使用了 12 個月,覺得效果顯著,希望能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GIPHY (source)

新年新希望的問題在哪?

記得在大學時,常常替自己許下新年新希望,希望能在今年成為「在 XYZ 領域上很厲害的人」或是「開始培養 ABC 習慣」,然而現實是很骨感的,這樣的計畫雖然美好但卻存在著許多可能會失敗的陷阱。

  1. 過度放大一年內能做的事情,定了太難達成的目標,於是執行了 1 ~ 2 週後就無法堅持下去,最後放棄
  2. 因為時間軸拉長,一但有幾個月的達成率較低,很容易挫折感就快速累積,最後放棄
  3. 定下的目標並不是真的適合自己,即使執行幾週之後發現,卻也沒有心力去調整,最後放棄

回頭想想,工作上我們會需要替明年訂下年度計畫,我們也都知道計畫時常都需要改變,我們能堅持下去不外乎是因為工作給我們更大的約束力。如果不做,可能會影響自己的績效、在同事面前留下很糟的印象以及老闆給的壓力等等。

在個人成長上,卻沒有相對應的約束力,往往只有自己給自己的期許,而期許的力量其實是滿薄弱的,大部分的人終究是傾向待在舒適圈內,並減少盡可能的改變。

新月新希望是什麼?

新月新希望(New Month’s Resolution)基本上就是大家很常聽到的新年新希望的敏捷迭代版

唯一不同的地方是新年新希望是一年一次(每年開始的前幾天),而新月新希望則是每個月一次(每個月開始的前幾天)

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在過去 2 年內,我經歷了數次的工作轉換以及跨國家搬遷(台灣 → 新加坡 → 台灣 → 荷蘭 → 英國),工作跟生活彷彿都是一個重新來過。之前的我投入許多時間在工作以及 side project 上,而這一次我希望重新分配時間給生活上其他美好的事情,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平衡的人。

從小到大,我是個人云亦云的性格,時常什麼流行我就會跟著衝,或是別人有強烈的意見時我就會跟隨,這導致我隨著年紀漸長,開始問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時,變得特別困難,我不知道自己 5 年或是 10 年後想變成什麼樣的人,我僅有一些模模糊糊的概念,但不知道如何具體執行

也因為前面提到容易失敗的原因,我決定嘗試只給自己定下一個月的目標。

新月新希望適合誰?

理論上,這個模式適合所有人,而對於有以下困擾的人,則尤其適合

  1. 一直想嘗試個人成長但卻總是失敗,最後開始厭惡新年新希望的人
  2. 對長遠目標還沒有很明確的想法,但知道模糊的概念並且想開始執行的人
  3. 想培養新的興趣、習慣但卻遲遲不前進的人

在親身使用了 12 個月之後,我感覺它非常符合我過往在新創環境的經驗,透過新月新希望,我們能實現

  1. 更快速的迭代(比起新年新希望是 12 倍!)
  2. 設定更實際的指標(因為你只有 30 天)
  3. 接受回饋、改善並且實驗新的目標(每 30 天就可以做一次調整)

如何執行?

在新月新希望裡,我們可以利用 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 的方法來替自己制定目標與達成方法。

具體來說,每個月可以給自己 2 ~ 3 個目標(Objective),目標必須是相對抽象的(例如:加強體態與健康生活),再輔以幾個可衡量的指標(Key results)(例如:能做伏地挺身 50 下不力竭),而無關乎實際達成目標的方法(Action items)(例如:每天運動 30 分鐘)

有沒有具體的例子?

我想分享給大家我的第一份新月新希望,為了能持之以恆,我刻意讓指標非常容易達成

Objective.1:擁有一套系統可以反省、回顧人生

  • Key results.1:產出至少 20 篇日記

Objective.2:精壯身材

  • Key results.1:伏地挺身能做 4 組才力竭(1 組 10 下,組間休息 30 秒)
  • Key results.2:Ring Fit Adventure 到 Lv.15

Objective.3:找到讀書的意義

  • Key results.1:閱讀名人推薦好書清單 1 本

簡單的原因如下,

  1. 日記只要 64% (20 日/ 31 日)的天數有寫即可達標
  2. 伏地挺身之前已經能做到 10 下 4 組,但是挑戰把休息時間從 1 分鐘縮短成 30 秒
  3. Ring Fit Adventure 當時已經 Lv.10 左右了
  4. 大部分的人會說要 1 週讀 1 本書,而我決定給自己 4 倍的時間,用 1 個月來完成

執行過程中有遇到過哪些問題?

我在過去一年,最常遇到的問題依然是「定了目標卻又半途而廢」,其實跟新年新希望的缺點是滿像的,畢竟人都是喜歡偷懶跟待在舒適圈的。一開始會覺得很挫折,因為我竟然連一個月的目標都做不到,但到了後半年我就漸漸釋懷了,因為

  1. 不去做可能是有合理的突發意外。如果是這樣,只要下個月持續但把指標再降低,讓它更容易被完成
  2. 不去做可能是指標的設計不夠吸引自己。如果是這樣,可以考慮用不同的方法去量測,讓自己更容易獲得成就感
  3. 不去做可能是對這個目標不是真的很有熱情。如果是這樣,可以在每個月結尾重新考慮是否在下一個月持續做,至少你試過了

實際例子如

  1. 我 8 月時寫日記只有 40% 的達成率,原因是當月安排了兩週的旅行,而出遊導致沒有足夠多時間產出日記,因此在之後有安排旅行,日記的指標都會有所調整(或是降低日記的完成度)
  2. 1 ~ 3 月時我以「閱讀書本數量」當作目標,但每本書的含金量以及頁數其實都不相同,不是每本書都能即時被完成,因此之後我改以「閱讀時間」作為目標,只要每個月有達到閱讀分鐘數即算達標
  3. 我嘗試練習畫畫來提升自己的創造力,我試過素描幾次,但最後還是時常荒廢,於是在連續失敗 3 個月之後,我發覺這並不是我想持續投資的方向,也不想讓一個持續失敗的目標積累挫折感,而決定移除

如何持之以恆?

其實新月新希望的概念很簡單,能讓我持之以恆的關鍵我想是

  1. 能快速獲得成就感(每個月都能看到幾個目標被完成,並持續提高指標)
  2. 低成本的嘗試新事物(我試過畫畫、早睡早起、寫日記、健身、定期發文等等,有失敗也有成功)
  3. 定期調整目標與方向(趁每個月結算獲得成就感時,再設定新的目標)

對於曾經試過好幾次新年新希望,並且重度熱規劃,但卻總是因為挫折感或是拖延症而失敗的我,這是第一次真的感覺自己有把計畫順利完成,並且也越來越習慣制定簡單易達成的目標作為起手式,而不為此感到丟臉。例如我剛開始嘗試冥想時,我只訂了一個月 100 分鐘的冥想(相當於一天 3 ~ 4 分鐘)

更重要的是,不要害怕定下太容易達成的指標,這個機制的重點就是要讓行為動起來,並且獲得正向回饋,畢竟最終你只跟自己比較

過去 12 個月來的 Highlights

  1. 寫了 294 篇日記(80.5%)。我甚至做了一個簡單的時光膠囊篩選器,讓自己能每天回顧 1、3、6、12 個月前的日記,每每回顧我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長
  2. 伏地挺身從 10 下 4 組進步到 20 下 4 組,接著改成用啞鈴從 12.5 kg * 8 下 * 3 組一直到 17.5 kg * 12 下 * 5 組。體態的改變,讓自己變得更有信心,也多了一個能持之以恆的習慣
  3. 從 8 月起累積冥想 477 分鐘。我還沒明顯感覺到冥想的好,但覺得每天給自己 10 分鐘獨處的時間也很不錯
  4. 15 篇在各個平台上的分享。訓練自己面對公開表達的自信心
  5. 平均 01:16 就寢提早到 00:23,從平均 08:00 起床提早到 07:24。透過早睡早起,我能更有效地利用不被打擾的時間

適合的工具?

只要能存放每個月的目標計劃就行了,甚至一本實體筆記本和一支筆就可以開始了。

我自己是 Notion 的愛用者,所以也可以使用我在 Notion 上的範本(也附上我 2021 Jan 的月目標成果,供大家參考)

https://hieven.notion.site/YYYY-MM-Resolution-0708486479b049978cb8206c4dbdb0b0

寫在最後

在過去一年的嘗試,我嘗試了各種不同的目標,也替各種目標換了幾種量測方法,有過數次的自我懷疑是否真的做不到,看著時常沒達標的指標也會感到灰心喪志。

然而一年過後回頭來看,其實是因為指標不斷地提升,而這些記錄很好的讓我看見進步的軌跡,也讓我更實際的與自己對話,找到適合自己的目標與排除其實並沒有熱情的幻想

2022 年,我也會持續使用新月新希望的概念,希望這篇分享對你也有所幫助😀

--

--

Even Chang

目前在英國倫敦的台灣人軟體工程師,曾經待過台灣、新加坡、荷蘭。希望透過分享,來產生更多思維碰撞💥 | LinkedIn: @hieven